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83年,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和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辖两市六县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7万。
一度时期,该州办学条件落后,教育资源缺乏……尤其是学校饮水难、如厕难、洗浴难、污水处理难等诸多难题困扰着山区教育的发展。从2004年起,恩施州委、州政府站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恩施的政治高度,着力实施“三改一建”, 奏响了全州教育发展的新乐章。通过三年的努力,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解决了农村中小学脏、乱、差、臭的难题,改变了学校的整体面貌,给学校师生创造一个教书育人的良好生态环境,学校品位极大的提升,破解了长期制约山区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如今,走进恩施州的中小学校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让人煞眼,一幢幢漂亮的楼房错落有致……设施设备布局合理,校园文化特色鲜明……令人流年往返。广大师生啧啧称赞:“如今的生态校园靓丽无比,好舒心、好惬意。”去年秋季学期,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主任邴俊英女士被鹤峰县留驾小学“洁净的地面,苍劲的雪松、亭立的玉兰、翠绿的草坪、斗艳的紫荆、浓郁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给深深感染了,感慨地说:“留驾小学这样一所美丽的山区小学,将在我一生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恩施州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水质差,存在严重安全风险隐患,没有稳定水源,用水设施严重不足,是该州农村中小学饮水存在的主体问题。“吃水贵如油”是许多农村学校缺水的真实写照。说起缺水吃的日子,建始县景阳镇大树垭小学师生一脸的苦相,长期用壶提水吃的痛苦已经伤透了让广大师生的心。由于缺水,许多寄宿制学习的学生长期不洗澡,一到热天,教室里就是一股汗味。不少学校长期取用河水、溪水、鱼塘水以及灌溉稻田的堰沟水,更有甚者通过露天池集蓄雨雪水饮用“天河水”,从而引发“闹肚子”等疾病发生 ……因为缺水,学生无法安心读书,教师无法安心教学……
喝水难,如厕更难。如厕难成了广大师生的一块心病。在恩施市九根树小学的南墙根,至今还保留了以前的厕所,这是恩施州中小学最常见的厕所:地上挖个坑,上面架上几块木板就是师生“方便”的地方。全校500多人,蹲位不过十几个。课间10分钟,厕所外至少要排出几十人的长队,到了上课时间还排不上的孩子只好憋着。“我们这里曾经就有一名9岁的孩子憋出前列腺炎的!”九根树小学校长陈德才说。
“到农村学校搞检查最怕的就是如厕。”这是一些教育干部的普遍心声。一位教育局的干部揪心地说,他最怕到学校的厕所解手,下乡时他很少喝水、吃饭,以便减少排放量。官店镇某学校的一名小学生解手时,搁在粪池上的木板突然断裂,掉到厕所里去了,粪水淹至其颈部,幸亏抢救及时,才避免了惨祸的发生。“以前根本没办法到厕所去,最大的问题是厕所里面苍蝇蚊虫到处飞,臭气熏天……即或进去了,蹲下去以后,蚊虫盯得满身都是,简直不是滋味。”利川市学校的不少师生这样回忆过去的痛苦日子。
如厕难,排污就难上加难。由于厕所无处排污,再加上一些寄宿制学校利用学生的剩饭剩菜养猪,办起了养殖场,污水横流,细菌孳生,导致痢疾等流行性疾病时有发生。建始县龙坪乡申酉中小学厕所里的粪水通过地下沁到农户家里,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纠纷,导致校园旁边的环境难以治理。在2004年元月召开的建始县“两会”期间,几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议案。议案称:拥有1700多名师生的业州镇大堰中学的厕所粪便、生活垃圾污水无法处理。厕所里的粪水不仅造成校园臭气熏天,而且殃及周边农户,导致与周边农户关系特别紧张,甚至与发生农户吵闹、斗殴事件……排污难直接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这‘三大难’影响了师生的生活和正常教学秩序,成为制约恩施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饮水难、如厕难和治污难等问题以及因此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不断传到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任部门。这样一些问题引起了州委、州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格外的重视。2004年,州长周先旺到巴东县大支坪民族中学专题调研学生如厕难、污水净化处理难等困扰学校发展的难题。与此同时,州教育局组建多个专班迅速与各县市取得联系,专题调研饮水难、如厕难和治污难。
据调查统计,全州共有480所中小学存在饮水难问题,占全州初中小学总数的33%,涉及在校学生210863人,教职工12949人。480所存在饮水困难的中小学校中,农村寄宿制学校占90%,寄宿生达131397人。其中饮水难问题很严重,亟待解决的学校有193所。中小学生如厕困难也是一个普遍现象。一是厕所建筑面积太少,坑位严重不足。全州师生人均厕所建筑面积仅有0.11平方米,平均30.41人才有一个坑位。二是现有厕所危房十分严重。2004年底有324间(栋)、11991平方米、3905个坑位属D级危房。三是符合环卫标准的厕所很少,2004年底全州学校厕所中仅有4136个坑位基本符合环卫建设标准,占坑位总数的19.52%。四是分布不均匀。全州还有40多所学校没有自己的厕所。五是大多数学校无教师专用厕所。
州委、州政府把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摆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恩施的政治高度予以重视,把“三改一建”工程作为造福子孙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实践“三个代表“的政治任务予以部署落实。
2005年,州长周先旺在州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向全州人民郑重承诺2005年要办好十件实事,解决中小学饮水难和如厕难问题被列在其中。
2006年2月16日,州长周先旺在州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承诺今年再次为民办好“十件实事”。这中间还包括完成150所中小学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建设。
为确保实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一是恩施州成立项目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州项目办工作职责,落实了专门人员,下拨专项工作经费,县市也相继成立了以市、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程领导小组,逐级动员,层层明确职责,加强教育实事的建设、监督、管理。二是州人民政府与各县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教育实事建设责任书,州教育局与各县市教育局签订的年度教育责任目标中,也将教育实事建设工作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多数县市与项目乡镇也签定了教育实事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任务,强化了责任。
1、在饮水工程中,坚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确保师生饮用安全水。有的学校是结合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实施;有的偏远学校查找优质水源,买水管修建前池和终端蓄水池。2005年解决中小学饮水难学校227所,投资765万元。
2、改厕主要是解决学校厕所建筑面积太少、坑位严重不足、危房严重、环卫不达标、无教师专用厕所等问题。根据安全和能如厕的原则,2005年解决中小学生如厕难学校584所,建设蹲位10736个,建筑面积36713平方米,投资1436万元。
3、沼气池建设统筹考虑,保证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同时发挥。一是建试点,开现场会,推广经验。2005年7月28日,州委、州政府组织县市的分管领导、生态能源局、教育局及部分中小学校校长在恩施市柏杨坪九根树小学、巴东县大支坪镇中小学参观,并召开全州中小学污水净化处理沼气工程建设现场会,要求用两年时间在250所寄宿制中小学校建设污水净化处理沼气工程。二是在建设过程中要求要针对学校的师生规模、场址条件、废水废渣排放的指标、沼气的利用、沼液沼渣的合理利用等方面综合规划考虑规划,严格农村沼气技术、产品、设备和监测等有关标准,统一规范化设计,专业化施工;要与中小学改厕工作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改旱厕为沼气池,以削减工程建设投资。三是要与全州实施的“五改三改两提高”生态农业家园模式结合起来,创建“猪―沼―水/茶/果/菜”的绿色生态校园。即学校利用学生食堂的剩饭剩菜办养猪场,猪粪与生活废水等废弃物作原辅料生产沼气,用于解决食堂燃料问题,同时产生的沼液、沼渣用于校园绿化施肥,能形成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绿色资源链条,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2005―2006年,我州共启动并完成314个中小学污水净化处理沼气工程,投资1619万元。
学校建设工作,质量发展要求高,需要各职能部门服务到位、管理到位;教育经费短缺,渴望得到各部门的支持和优惠政策的落实。我州在实施饮水、如厕、沼气工程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各有关部门积极努力配合、整体联动。教育部门负责工程的总体设计和具体实施工作,并加强工程进行中的督促检查;生态能源部门及时在产品、设备方面为工程提供服务,在工程后处理环节如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技术指导、技术承包等服务,形成了“州有中心、县有维修站、乡有服务部、村有服务网点、学校有技术员”的网络服务体系。科技部门加强对沼气工程技术创新和试验示范的支持力度,组织对沼气工程建设中的一些核心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卫生部门在改厕过程中,依照国家卫生标准对改厕工作进行把关指导。水利部门给予了资金、技术和人力上的支持以及工作上的便利。建设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手续办理一路绿灯,不仅减免了相关联的费用,还加强力量强化了对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监理、设计部门不仅取费低于最低标准,而且服务很到位,在保证常规性工作不拖半拍的同时,对临时性的现场施工问题,做到了随叫随到。
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我州克服财政因难,千方百计、多渠筹措资金。一是财政安排一块(州财政补助中小学沼气池建设学校2万元,并奖励2005年完成的中小学沼气工程的学校5000元;巴东县财政局安排470万元用于饮水改厕工程),二是部门帮扶一块(如改水工程实施中,利川市水利局及水管站负责设计和技术指导,工程所需主要材料由水利局统一采购和把关,并在2005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中列支资金100万元;建始县发改局、扶贫办、民宗局筹资40万用于厕所和饮水工程建设;咸丰县政府与54个县直部门签订责任状,部门直接负责学校的项目建设,县电视台开辟“教育专栏”,追踪报道工程进展),三是发动社会捐助一块(如鹤峰县走马镇升子村主任刘成坤自筹资金近10万元,彻底改善了该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四是乡镇、学校自筹一块。自2005年实施“三改工程”以来,我州共投入3820万元,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一是坚持所有项目都实行了统一规划、统一勘察设计、统一招标、统一组织工程质量监理、统一组织项目审计、统一申请项目资金拨付、统一组织项目竣工验收的“七项统一”过程管理。二是加大督办检查力度。州、县市政府督查室和州项目领导小组对实事的进展情况开展不定期的专督查,并实行月报制度;县市教育局项目办实行“六统一”的管理办法,即:统一资金预算、统一图纸设计、统一合同式样、统一基本造价、统一施工日志、统一工程督办和审定等,既保证了工期又保证了质量,也保证了安全。三是项目资金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州、县都设立了“工程建设项目”资金专户,资金实行封闭运行,坚持按工程进度及合同拨款,严格工程款拨付的审批程序,使工程资金及时直达项目。四是加强项目资金审计,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生态校园的建成彻底改变了农村中小学脏、乱、差、臭的局面,改变了学校的整体面貌,给学校师生创造了一个教书育人的良好生态环境,提高了师生的生活品质,如今他们喝上了清亮可口的干净水,用上了洁净如洗的厕所,洗上了舒适爽朗的洋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一个个熠熠闪光的生态校园成了土苗山寨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学校办学条件、育人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减少了安全风险隐患,创建了绿色生态校园。
饮水难工程改变了取用未经任何净化处理的河水、溪水、鱼塘水以及灌溉稻田的堰沟水,或者通过露天池集蓄雨雪水用作生活用水的现状。中小学污水净化处理工程利用厌氧发酵的方法处理粪便污水,可有效治理污染,改善学校卫生状况。同时,还可以杀灭寄生虫卵和大肠杆菌等多种致病微生物,切断其传播途径,从而有效减轻部分传染性疾病对人们的侵扰,增进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学校利用学生食堂的剩饭剩菜办养猪场,猪粪与生活废水等废弃物作原辅料生产沼气,用于解决食堂辅助燃料问题,同时产生的沼液、沼渣用于校园绿化施肥,能形成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绿色资源链条,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创建了绿色生态校园。
不少学校结束了数十年来靠喝“天河水”、学生排队上厕所、脏乱差臭的历史。“现在再也用不着停课去找水洗漱,也不用为喝不到热水而担心,学习安心多了”“我们上厕所再也用不着老师值班排队维护秩序了”恩施市白杨九根树小学学生何本柳:“每个星期洗两三次澡,下午的时候,和同学打球打出汗来了,我们就去沼气淋浴室里洗澡,我觉得有沼气挺方便的。”学校的条件好了,白杨坪中学去年开学时住宿生一下子增加了近百人。还有的学生爱上了学校的“三件宝”:太阳能石英钟、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激发了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建始县官店民族中学每年都喂养100头以上的生猪,每周给所有的学生无偿地供应一顿猪肉……景阳镇粟谷坝小学兴办的养猪厂,每年可以出售20多头生猪,师生的油、肉问题得到解决。每天三顿的生活费用只划2元钱……
中小学污水净化处理沼气工程建设,可以对学校生活废水等进行全封闭式的无害化处理,实现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在为学校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还可为校园绿化、学校茶园、果园和附近农户提供有机肥料――沼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同时,沼气池的利用与改厕、改水、改厨、太阳能利用结合,在校园内配套建设太阳能照明灯、时钟等生态节能设施,并每周开一节沼气知识课,把建成污水净化处理沼气工程的学校作为沼气知识科普教育基地,让广大学生了解掌握沼气技术,学会安全使用,让他们成为农村沼气的宣传员,将沼气知识宣传到农村千家万户,推动全州农村沼气建设,促进农村沼气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
“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也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矿井里也有这种气体逸出,严重时会发生爆炸事故,同学们知道为啥吗?”“如果可燃气体和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就会爆炸!”一名学生说。“这么说,我家的沼气池不正确使用,也有很大危险?”另一名学生问。“谁能告诉我怎样预防这种危险?”老师循循善诱。“要常常检验核查塑料管、开关!”“不能让沼气混入空气!”“进、出料口要内壁光滑!”……学生们纷纷献计献策。这是建始县大堰中学化学教师肖友兵的一堂课,该校建有全州学校最大的沼气池,达100立方米。肖友兵教的这些可不是“死”知识,而是学生们回家就能教给爸爸和妈妈的“妙招”。
“我们要把学生们培养成农村沼气的宣传员,推动全州农村沼气建设!”恩施州把建成污水净化处理沼气工程的学校作为沼气知识的科普教育基地,每所学校每周开一节沼气知识课,让学生掌握沼气技术,促进农村沼气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学生成了宣传员,学校也成了当地生态家园文明新村的样板,成为各村生态知识教育中心和技术推广中心。建始县业州民族小学周边是柏蜡树村和杜家坝村,去年,两个村推动有条件的家庭建沼气池,但老百姓不太理解:干吗花那么多钱建个池子?2006年6月,学校建了沼气池。产气的第一天,村民们都跑到学校看个究竟,发现两个池子的沼气就能满足师生做饭、烧水。村民们想法变了,到现在,两个村70%的家庭都建了沼气池。
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是优质的燃料。全州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全部普及沼气,沼气灯、沼气炉、气饭煲、沼气淋浴器全用上了,沼气被广泛地用于学校食堂做饭、洗澡、烧开水、照明等,方便了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节约了大量燃料支出。同时,学校初步形成了猪-沼-茶、猪-沼-菜、猪-沼-果等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模式,带动了学校的蔬菜、林果、药材、茶叶四大产业的基地面积逐步扩大。恩施市白杨坪乡九根树小学新建了20亩茶园沼气自动喷灌系统(新建了5立方米沼液稀释调配池1口,铺设沼液喷灌管道3000米,安装喷头60多个),喷灌系统的安装可为学校节约劳工80个,按每工30元计算,每年少花2400多元;按最低估算,产生的效益,每年为学校节约资金近6400元。宣恩县沙道沟中小学常年猪栏都喂有20头左右的肥猪,不但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而且增加了学校的勤工俭学收入。
据测算,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大概产生的沼气是500个立方米,这相当于我们用的20个液化气罐。一所学校建设一个30立方米的沼气池,就等于节约了近75个液化气罐。龙坪乡申酉中学建起了两口40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天所产沼气可以供两口灶连续使用6个小时,每年能节约燃料费用达8000元。沼气池里的沼液、沼渣可直接浇灌农作物,是上好的生物有机肥,还能有效的防治病虫害。尤其像蔬菜、水果、茶叶效益很明显,就种植蔬菜来讲,我们大概算过,建沼气的跟没有建沼气相比,它的收益大概在2.7倍左右。恩施市白杨坪乡九根树小学利用沼渣、沼液给学校茶树、蔬菜施肥,每年可节约2000多元。同时,沼液还可以冲厕所,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石英钟节能灯的安装可为学校每年节约电500度。
“生态校园建设是全方面提升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探索适合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施州州长周先旺这样评价。
恩施州在创建生态校园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为全国、全省在生态校园建设工程提供了范本。准确定义了生态校园: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以及节能技术,优化学校的用能结构,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生活条件,同时结合开展能源生态科普教育和活动,构筑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基地和平台的农村中小学校。
从技术上说,恩施的生态校园模式适合在全国农村学校推广,尤其是南方地区。受湖北省农村能源办的委托,由恩施州、市生态能源局以及教育局有关专家起草的《全省农村中小学生态校园建设技术规范》,目前初步完成,已交省有关部门认可并将颁布实施。“农村生态校园怎样才算够格?这一个地区标准是由恩施‘制造’的!”这个标准由“范围、标准、定义、总体设计、技术组合、生活垃圾污水净化沼气池的设计与施工、厕所的设计与施工、太阳热水器、浴室的设计与施工 、厨房的设计与施工、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太阳能路灯、时钟的设置、校园绿化、实验设备购置与科普教育课程设置”等部分所组成,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都很强(详细的细节内容作为附件附后),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
如今,恩施州的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用上沼气做饭、洗澡、照明,解决了饮水和如厕难题。恩施州慢慢的变多的山村娃,享受着“生态校园”带来的好处。
本标准由恩施市生态能源局负责起草,中荷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湖北省农村能源办公室、恩施州生态能源局、恩施州教育局、恩施市教育局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寿成、杨德华、王本见、夏庭桢、何长美、谭永双、刘耕、郑启寿。
本标准(规范)规定了农村生态校园建设的总体设计、选用技术与组合、技术方面的要求、相应科普教育和活动的设计要点、建设要求、管理方法和操作和安全规程。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NY/T465-2001 户用农村能源生态工程 南方模式设计施工和使用规范
GB/T10760.1-2003 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发电机 第一部分:技术条件
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以及节能技术,优化学校的用能结构,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生活条件,同时结合开展能源生态科普教育和活动,构筑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基地和平台的农村中小学校。
4.1农村生态校园应根据所建设新学校和当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综合统筹、软硬结合,以农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技术在校园的应用为基础,在建设生活垃圾污水净化沼气池或生态卫生厕所的同时,逐步建设其他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设施,渐次开展能源生态科普教育和活动,相应配套建设部分生活设施。
4.2农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技术在校园的利用设施应由专业方面技术人员按照农村校园的环境、学校规模及类型设计和施工。
4.3新建生活垃圾污水净化沼气池或生态卫生厕所应建在学校下风口,并与学校厨房的距离宜不大于25m。厕所的人粪便及冲洗水应通过进料管自动直接流入沼气池,便于及时进料和清洁卫生。
4.4农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技术在校园的利用设施安装和建设应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和师生生活,且不构成安全隐患。
6.1 按照GB 7959-87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和NY/TXXX --- 城镇生活垃圾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规范(或90SS-1 生活垃圾污水净化沼气池试用图集),选用适宜的工艺、池型和容积,由持证人员进行施工。
6.1.2.1分流型生活垃圾污水净化池(粪便污水与生活垃圾污水分流进池)的工艺流程:
粪便污水→前处理区1→前处理区2→后处理区→排出或好氧处理(氧化塘、滴滤池)
6.1.2.2 合流型生活垃圾污水净化池(粪便污水与其他生活垃圾污水合流进池)的工艺流程:
生活垃圾污水(包括粪便污水)→前处理区→后处理区→排出或好氧处理(氧化塘、滴滤池)
6.1.2.3 前处理区属厌氧发酵,泥水分离区;后处理区属兼性发酵区,为出水过滤区。
6.2 生活垃圾污水净化沼气池要注意与猪舍、厕所、浴室的结合;浴室的洗浴水要做好与粪便污水的分流后,再进入净化沼气池的后处理区。
6.3 按普通户用沼气池工艺设计施工的沼气池,其出水必须要做好“三沼”综合利用的技术应用。
为保证沼气池所需的原料和正常产气,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修建一定面积的猪圈,猪舍位置应在学校的下风位置。每头猪的活动范围控制在2m以内。
6.5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或普通沼气池的日常管理按照GB9958-88 《农村家用沼气发酵PROC》及90SS-1 《生活垃圾污水净化沼气池试用图集》中的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c) 学校沼气池的所有露天井口及其他管口都应加盖,盖板应有足够的强度,防止人畜掉进池内。
(d) 学校沼气池所产沼气应全部安全的使用,不允许直接排放,避免对大气造成污染。
(b)常常检验核查管道、开关、三通等是否漏气,如有漏气应及时关好气源,打开门窗,尽量通风,然后维修,切忌明火。
(c)如池者应系好安全带,池外要有人监护,如有头晕、 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出池。
(d) 在池内操作时只可以使用无明火的照明器具,不允许在池内使用明火或吸烟。
7.1 厕所应靠近沼气池进料口或利用进料口设置,蹲位地面标高高于沼气池平面30~40 cm以上。
7.2 蹲位设计按男生30:1,女生按15:1;蹲位面积一般为1.5~2m,用釉面砖贴墙面,防滑地面砖贴地面。
7.3 厕所下部应设计为沟槽式,沟槽应有一定的坡度;沟槽上端应安装冲水装置。
8.1.1 太阳热水器的配置根据学校师生人数、经济条件,购置适度数量、规格的光电互补太阳热水器。
8.1.2 太阳热水器应安装在浴室屋面,安装施工由持证人员按GB/T18713-2002规定执行。
8.2.1 浴室面积根据学校师生人数设计,师生人数与浴室喷头比例为30~50:1;太阳热水器(150升)与喷头比例是1:4。
8.2.2 浴室墙裙瓷砖高1.8m以上,地面贴防滑砖,隔断高1.8m以上,全部贴瓷砖。
9.2 炉灶按NY/T 1001-2006 有关法律法规设计,由持证人员施工、检验。
9.3 厨房配置气化炉、茶水炉NY/T1001-2006 有关法律法规选购、施工、安装;茶水炉规格:500人以下学校购置MC-300型,500人以上学校购置MC-500型。
学校所在地区,如有可利用风力资源,可安装小型风力发电机,并配置小型光伏发电系统。
12.1 学校应有一定绿化面积,如花台、绿化带等;绿化面积要达到师生人均0.5m以上。
12.2 绿化要科学规划布局,种植花草树木,具有观赏性。太阳能庭院灯与绿化带合理布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对中小学生一定要进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法律知识的教育,让他们从小懂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初步掌握再次生产的能源知识及有关技术;为此,从小学三年级起,在地方课程中每学期安排6~8课时的能源及环境知识的教育。
实验设备:1.5V―3V半导体收音机、太阳能电池板、红黑导线 太阳能发光、闪光演示
F、了解柴仍然是农村的主要能源,必须提倡使用省柴节煤灶。了解省柴节煤炉灶的结构及原理,学习使用、设计、宣传省柴节煤炉灶。
G、反思人类浪费能源和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空气污染的后果,以及温室气体和酸雨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影响; 选择生态文明的生活模式,树立忧患意识和培养社会责任感。
H、掌握沼气池的运行和管理,掌握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沼气灶具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沼肥沼液的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