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12日,2023国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热技术大会在河北雄安新区召开。大会以“迈向供热新时代 绿色发展添动能”为主题,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热系统和设备、储热供能及建筑、油气等终端热能需求单位的嘉宾,共同探索加速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热应用、迈向供热新时代的路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暘表示,地热储能作为巨大的天然能源储库,适宜在多能互补系统中承担蓄能和热能稳定输出功能,可以把风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储蓄起来,实现高效规模化跨季节储能利用,提高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效率等。
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副局长孔涛说,在加快开发利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方面,雄安新区的地热能供暖面积已达约800万平方米。雄安新区正在高质量推进乡村新能源发展,推动微电站、微储能、微能网的有机融合和模式创新。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姜海说,利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热成为中国完成非化石能源利用目标、建设清洁低碳社会、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主题报告环节,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高水平发展的思考》报告中指出,新型能源体系的“新”体现在能源结构新、系统形态新、产业体系新、治理体系新、体制机制新、监管方式新。
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国家光热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王志峰作《太阳能水体跨季节储热示范系统集成及运行》报告,阐述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六年来专注低成本太阳能跨季节蓄热、源储荷协调控制技术探讨研究,建立了完整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太阳能跨季节储热的经济性。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胡润青分享了我国全口径热力消费量研究工作的初步成果。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规划部、新能源事业部主任李来龙分享《华能集团新能源储能及供热领域的实践与思考》报告等。
国家光热联盟秘书长杜凤丽说,作为科技部A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搭建产业技术交流平台,希望能与广大行业同仁一同推动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热技术发展和更大规模应用,支撑引领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热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据悉,本届大会由国家光热联盟主办,中国制冷学会、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内蒙古旭宸能源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关村新源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服务中心承办。
封面新闻丨见证“文化+科技”产业新赛道——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亮点频现精彩纷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