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华体会登录首页

    能源局积极鼓励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进行供暖

    时间:2024-06-11 22:54:21    作者:华体会登录首页

      国家能源局9月9日公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406号建议的答复》

      答复中表示,国家积极鼓励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进行供暖,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指导地方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市场化原则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热项目开发运营模式、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暖试点示范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探索先进的项目运行和管理经验;并将指导地方进一步在财政贴息、税费减免、融资优先及建设用地等方面研究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暖支持政策。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京津冀阳光充足地区推广以太阳能为主的、低成本高比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建筑采暖”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太阳能供热采暖是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的重要领域,技术成熟,经济性较好,可应用于生活及工业热水供应,为推进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改善京津冀大气环境质量发挥了非消极作用。国家积极鼓励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进行供暖。

      关于国家在政策层面规划太阳能供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国家一直格外的重视太阳能供热产业规划,近年来我局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相关的单位印发了《关于印发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的通知》(发改能源〔2017〕2100号)、《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清洁供暖的指导意见》(建城〔2017〕196号)等文件,将太阳能供暖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暖作为城乡能源规划的重要内容,全力发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热市场,推进完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热市场化机制。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地方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市场化原则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热项目开发运营模式。

      关于开展太阳能供热试点的建议。我们积极支持推广太阳能供热技术,鼓励在条件适宜的中小城镇、民用及公共建筑上推广太阳能供热系统,采取集中式与分布式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建筑供暖。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地方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暖试点示范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探索先进的项目运行和管理经验。

      关于国家能源建设企业和政府直属供热公司参与太阳能试点建设以及将试点占地列入当地政府土地利用规划的建议。央企、国企和政府直属企业是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的中坚力量,我们积极支持其参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暖项目及其供暖网络的建设工作,助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太阳能供暖是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暖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鼓励地方将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暖作为区域能源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做好相关项目的土地利用等规划工作。

      关于支持太阳能供暖有关技术研究的建议。科学技术创新是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推进器,我们全力支持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暖关键研发技术工作。大容量跨季节储热、新型太阳能光热转化等技术是高效利用太阳能供暖的重要技术,目前已有相关科学技术研发计划予以支持,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太阳能季节性储热供暖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暖关键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工作。

      关于通过财税优惠政策解决太阳能采暖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建议。为促进太阳能供热企业健康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会同相关部委印发《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清洁供暖的指导意见》(建城〔2017〕196号),提出要大力推进太阳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暖项目,鼓励地方研究制定价格、补贴、投融资等支持政策,降低清洁供暖项目建设和经营成本。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地方进一步在财政贴息、税费减免、融资优先及建设用地等方面研究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暖支持政策。

      感谢你们对国家能源工作的关心和理解,希望今后能得到你们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省积极统筹利用新能源资源和开发条件,坚持技术引领、项目带动,推动新能源开发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实现规模化应用,核电装机规模、天然气储备能力全国领先,海上风电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通道。截至2019年底,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5153万千瓦(其中核电装机1614万千瓦,气电装机2250万千瓦,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1289万千瓦),较“十二五”末增长93%,非化石能源消费约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29%;建成天然气主干管网2200公里,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4座,充电站约2350座,充电桩约12万个,加氢站34座;2019年全省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约4100亿元。二是产业技术水平加快提升。风力发电机组、逆变器、高效太阳能电池和集热器、氢燃料电池电堆等研发制造处于全国领头羊,氢能利用、储能技术、充电桩和智能电网建设位居全国前列,自主品牌“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天然气水合物连创试采纪录。三是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在核电、海上风电、太阳能、氢能产业方面产生了一批优势特色企业,形成了骨干企业带动、重点项目支撑、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的态势。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 上一篇:国家能源局:积极鼓励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进行供暖
  • 下一篇:太阳能资讯:各地清洁供暖有关政策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