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华体会登录界面
      日出东方清洁能源智慧供暖发力 西藏措勤县群众住上了洁净的“暖房子”
    时间:2024-12-01 23:30:27    作者:华体会登录界面

      “以前我们都是靠牛粪、羊粪生炉子取暖,在炉子边是暖和的,离炉子远一点就不行了。”牧民次旺如是说。

      10月1日是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正式供暖的日子,一大早,牧民次旺就时不时地跑到暖气片前,感受一下暖气片的温度。随着热水通过供暖管道,屋里暖和起来,次旺慢慢绽放出笑脸。

      经过西藏日出东方阿康清洁能源有限公司5个月紧张忙碌的建设,西藏首个清洁能源集中供暖特许经营试点项目——措勤县特许经营供暖项目于10月1日真正开始供暖。随着热水通过供暖管道,西藏措勤县众多居民的家里瞬间暖和起来,人们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纷纷感慨着,开心地迎接这场由当地政府主导、日出东方太阳能清洁能源智慧供暖所带来的“绿色暖冬”。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相对稀薄,冬季时间长、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恶劣。在这里,“缺氧”是常态,而“供暖”也成了关乎当地民生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其中,措勤县县城平均海拔约4700米,地处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每年从10月到翌年5月进入干冷季,最冷气温达到零下35℃,长达8个月的干冷天气使得措勤县的供暖需求尤为迫切。

      在过去,措勤县居民的传统冬季取暖方式主要是依靠烧牛粪羊粪、煤炭取暖、买罐装天然气取暖等。后来措勤县引用了生物质热水锅炉集中供暖系统,然而这种供暖系统存在能耗高、运行质量欠佳、运行的成本高、财政负担重,且不能够满足供暖负荷的增长需求等问题。当生物质燃料燃烧不充分时,室内温度时常达不到18摄氏度。

      如何才能让群众过上温暖舒适的冬天,又能保障生态环境、减少取暖开支?这是西众心中最朴实的期盼,也是西藏自治区政府关注的重点。2024年,西藏改变了以往“政府投资、兜底保障”的做法,采用“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的方式,以特许经营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吸引公司参与到清洁能源集中供暖工程中来。

      措勤特许经营供暖项目是西藏自治区清洁能源集中供暖特许经营试点项目的第一个开工试点项目,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该项目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融资贷款服务,日出东方集团斥资31449万元进行项目投资,西藏日出东方阿康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提供建设运维,创鑫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设计,特许经营期限长达30年。

      如何才能最大化利用当地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减少碳排放?对此,日出东方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西藏,是全世界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优势。西藏平均每天日照时长8小时,年日照时间居全国之首。在措勤特许经营供暖项目中,日出东方创新性地采用了6136块大平板集热器,集热面积达85290.4万平米,确保了太阳能保证率为100%。项目还配备了4万立方的蓄热水池,为稳定供暖提供坚实保障。同时,为更好节省资源并全方面提升能源利用率,日出东方并没有废弃措勤县原有的生物质热水锅炉集中供暖系统,而是采用太阳能光热作为主要热源、现有生物质锅炉系统作为辅助热源的集中采暖方式,配置水池作为蓄热装置,并对现有供暖系统来进行技术改造。

      项目建设期间,西藏自治区张利副主席、自治区住建厅李修武厅长、自治区阿里地区尼玛副专员、措勤县委书记等各级领导莅临措勤供暖项目视察指导。

      从产热并通过管网输送到用户端,措勤特许经营供暖项目将保障当地政府、学校、医院、商铺及城区居民楼在内的29.23万平米供暖用户住上“暖房子”,供暖周期长达213天,同时解决了居民生活热水供应,避免非供暖季太阳能集中供热闲置问题,充分的发挥太阳能集中供热的优势。

      在日出东方清洁能源智慧供暖下,该项目还实现了智慧供热无人值守的突破,极大节省了运维人员开支,为提高供热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和提升服务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改造后,该项目每平米收费更是降低至88.84元每年(含项目投资回收),节能降费成果显著,实现了“生态账”与“经济账”两手抓,为更多严寒、高海拔地区集中采暖提供了值得借鉴的项目参考案例。

      从燃烧牛粪、电暖气取暖到清洁能源集中供暖,西众在政府的关切、主导以及日出东方等企业清洁能源智慧供暖下迎来了采暖方式的美好变迁。而这样的采暖方式变革,也为极寒地区的清洁供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北青网)

      让年轻人在科学技术创新中“挑大梁”,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在技术攻关中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并对他们可能遭遇的失败给予一定的宽容度。

      国家医保局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情况。据介绍,自成立以来,国家医保局已连续7年开展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835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谈判新增530种,竞价新增38种。

      第二届链博会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增先进制造链展区,从研发设计、新材料运用、关键零部件及加工、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等四个方面,展现全球先进制造领域从前端设计到终端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

      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根据规划,中国计划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有一道看似难以跨越的鸿沟——科学技术人员通常不熟悉市场、经营和生产,企业经营者往往搞不懂前沿科技。

      在光通信系统中,硅基调制器是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关键一环,是整个电光信息转换的“心脏”——信息经过这个枢纽来去、流转,高效搭上光的“顺风车”,奔赴不同目的地。

      “这是智能滴灌系统,能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灌溉量,既让植物不缺水,又能节省水资源。”日前,在重庆市大渡口区慧泉小学,一群小讲解员正在向我们讲述解答智能滴灌系统的奇妙之处。

      11月27日10时,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一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光传01、02试验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走进永川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一个巨大的视屏映入眼帘。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电子地图及城市各领域管理问题处置进展,大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置,整个永川区的城市运作状况一目了然。

      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记者看到一座座农家屋舍的外墙都装有一台设备,连着地埋井,旁边还放着三块光伏板。迎着寒风,记者走进村民康凤英家,一股暖意扑面而来。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副教授董二宝课题组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于欣格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光栅结构色的触觉感知新方法。

      清晨,夜晚的寒气还未完全消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六团新开岭镇的青蟹养殖基地旁就围满了人。随着一声令下,捕捞工作真正开始。工人们熟练地捞起蟹笼,一笼笼肥美的青蟹被拉上了岸。

      26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办的“中国天眼”(FAST)脉冲星科学研讨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11月,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

      记者张晓华从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6日,国产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通信卫星正式在轨交付印度尼西亚。该卫星可覆盖印尼全境,为该国提供高性价比的高通量宽带通信服务,助力其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微纳光子学与材料国际实验室杨建军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金属表面极端拒水性持久保持的关键难题。这一突破不仅为超疏水领域开辟了广阔前景,还为基于原子尺度调控的高性能材料表面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曾经,王大军口中的这片地,长期被海水倒灌浸泡,干涸后的土地泛白龟裂,土壤含盐量最高达14‰,酸碱度接近8.5。”牛玉生说,新技术适合规模化施工,创造了低成本、高效率、肥效持久、快速施工的盐碱地改良新模式。

      科学的传播对象不是少数人,是全体公民,要分门别类地对不同的人群,如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等,有的放矢地开展科普工作。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相得益彰……”两三分钟五六百字的开场白,其文风是科学性与普及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高度融合;是数学与文学,科学与艺术珠联璧合的典范。

      近年来,各地高校主动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的紧密合作,热情参加并主导重要科研平台的建设,成果颇丰。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专业转型发展,深入推动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加快构建融合育人共同体,着力增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培养。

      当前正值森林草原防火关键时期,森林草原火险形势如何、如何针对性做好防范工作……记者就此采访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